教室内,婷仙在给孩子们讲解盲文读写方法。教室一角,爱莎安静地趴着,守候在婷仙身边。
作为江西第二只导盲犬,5岁的爱莎已经陪伴了婷仙2年。据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训导员王鑫介绍,目前国内有超1700万视障人士,而导盲犬数量估计在300只左右,意味着平均每56000多名视障人员才有一只导盲犬,而江西仅有三只。
披上红马甲,拴上皮质导盲鞍,爱莎便像每日打卡的“上班族”一样,进入工作状态。
行走在路上,它保持在婷仙身旁往前半个身躯的位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平稳地带着婷仙避开迎面走来的人和路上的障碍物,在确认没有车辆的情况下通过斑马线。
出家门、出小区、买菜、去喝奶茶……爱莎总能迅速记住婷仙需要的路线。
婷仙在网约车平台打车,平台会自动识别视障用户,在用户发出订单时,系统会向司机们发出提示——这是一名拥有导盲犬的视障用户。
网约车来了,司机下车找到路边等候的婷仙,协助她上车。
在网约车上,婷仙谈起了自己跟网约车平台“死磕”的经历。2020年,婷仙在某网约车平台打车时,遭到同一司机两次拒载,为此她决定投诉这位司机。“不是为投诉而投诉,而是想把这位司机的错误思想扭转过来。”婷仙说,她的投诉得到网约车平台的积极回应,并于当年12月初,在萍乡开通了“导盲犬无障碍出行”服务。
每次遇到热情愿意帮助残疾人的司机,婷仙都十分感激。
记者随着贾君婷仙和她的导盲犬爱莎在萍乡市内乘坐公交、除了接受不清楚“爱莎”是导盲犬的工作人员询问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婷仙告诉记者,随着她和爱莎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地对导盲犬的接受和了解程度也越来越高。
每次工作结束,婷仙都会拿出随身带着的小零食,奖励爱莎。
在家中,婷仙对导盲犬爱莎的称呼是“小女儿”。每10天,婷仙都要帮爱莎洗澡。
洗完澡,婷仙为爱莎吹毛。每天早上醒来,婷仙在为女儿梳洗过后,便要为爱莎梳理毛发;每天下班回家,婷仙第一件事便是为爱莎擦身体、洗爪爪。
婷仙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先天眼底发育不全,她只能用双手和耳朵去触摸和倾听这个世界。但在她心里,渴望像健全人一样自由奔跑。2003年,婷仙被中国国家队选上,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的运动生涯一路高歌猛进,在各类国内、国际赛事中斩获金、银奖牌达43枚。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婷仙夺得女子T11-T13级4×100米接力项目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正是在做运动员期间,婷仙接触到了导盲犬知识,并于2013年开始申请导盲犬,六年后如愿以偿。婷仙说,能等到爱莎是非常幸运的,在全国导盲犬数量稀少的情况下,这份缘分实在太珍贵。
在爱莎到来之前,除了在家人陪伴下,她几乎没有独自出过门。“爱莎的到来,弥补了我的不足,给了我足够自主和独立的空间。”婷仙说,如今她想什么时候出门都可以。虽然眼前依旧一片昏暗,但她再也不怕跌倒,可以自信大胆地往前走。婷仙说,因为她有“眼睛”。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