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陂窑所在的朱家村位于金溪县东北20公里,其南边有潭溪河自东向西流过。这是信江的一个源头,它汇合高坊水之后经由东乡、余江而进入信江,小陂窑瓷器便由信江而源源不断输向全国。
朱家村村小的一间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类型的古瓷片,这些古瓷片都来自于校长朱小慧多年的收集。
今年60岁的朱小慧,在村小已经工作了42年。“对古窑的了解是从小就开始的”,朱小慧告诉记者,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流传着古窑的传说,村里翻田地时经常能翻出大量的各类的瓷片,烧窑的匣钵等。
“2016年,金溪县人民检察院出于文物?;さ慕嵌?,在村小挂牌成立文化生态检查工作站,同时希望我能收集一些古瓷片,建立陶瓷标本文化的展示厅,推广当地的古窑文化。”朱小慧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他开始系统的探访古窑口,搜寻代表性的古瓷片,寻访当地老人,对古窑的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从2016年起,寻访古窑就成了朱小慧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周有空就会上山看看。”在通往古窑遗址的一条不起眼的泥泞田间道路上,朱小慧捡起了散落在路面上的古瓷片。在周围土壤的断层当中,明显可以看出其中还夹杂着许多瓷片。“据专家考证,这是小陂窑的一个垃圾坑,当时未烧制的瓷片和窑具都被扔到了这里,堆积层至少有几米深。”朱小慧告诉记者。
手执一把锄头,朱小慧在疯长的芦苇堆里,劈开了一条寻找瓷片的路径。在小陂窑的遗址上,如今已经被漫山遍野的芦苇柴草所覆盖,在朱小慧的记忆中,以前满山都是碎瓷片,只不过近些年砍柴的人少了以后,碎瓷片已被柴草完全遮挡,“可以看出这些山头实际上就是窑口。”
小陂窑窑场分布在方圆五六里的徐家山中,现在天金包、风水坑等处可见龙窑、馒头窑遗址二十多处,瓷片与窑具漫山遍野,堆积可达二三米高。在朱小慧的带领下,一个堆积着瓷片窑具的古窑址出现在眼前。
寻访在密林间,朱小慧告诉记者:“小陂窑当时兴盛的时候,有一百座龙窑和馒头窑,每次祭祀时一座窑插一支香,插满100支香,祭祀后收回的香却总是99支,那座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窑据说是神窑。”这里的村民深信着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说,“如果现在能够找到,那将是一座巨大的宝藏。”
山林间,朱小慧寻访着各类的瓷片。朱小慧告诉记者,近年来村民的文物?;ひ馐兜玫搅嗽銮?,村里专门配备了文保员,对小陂窑的?;な侨癫斡?。“如果有村民和外人来挖掘瓷片,村民就会向上级报告。村民在开挖田地河沟时,如果挖到了好的瓷片,也会送到学校的标本室存档。“
寻访中,看到有代表性的瓷片,朱小慧就会收集起来,带回学校存档。
两宋时期的金溪小陂窑属以景德镇湖田窑为龙头的青白瓷窑系,小陂窑主要产青瓷、青白瓷,还产黑瓷等等。多年来与这些瓷片打交道,朱小慧已经粗略地懂得如何分别瓷片。
朱小慧展示写着“金陵”底款的瓷片。“金陵”代表的具体何意,却没有权威的解释。
除了自己捡拾瓷片,村民也会将捡到或者家里存放的瓷器送到村小。“村里除了老人,大都是我的学生,知道我?;す乓?,也会都支持。这两件器物,就是曾经的学生送来的。”
在目前收集到的器物残件中,小陂窑产品种类以碗、盘、盏、碟、杯、高足杯、瓶、炉、坛、罐、缸等日用瓷为主,兼烧一些陪葬冥器,如皈依瓶等。
近年来,朱小慧已经探访了村里20多个窑口,具体的位置他都做了详细的记录。长年累月的投入,他成了当地著名小陂窑讲解员。
村小的标本室里,存放着收集来各类的瓷器残件、匣钵。
朱小慧课余之外,也会跟村小的孩子讲古窑的知识,60岁的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他告诉记者,退休后他依然会继续义务的保护古窑,为家乡的千年古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