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联是一个滨湖村,下辖4个村小组、7个自然村,共176户836人,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村里没有产业,半数以上的村民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村民收入来源基本是靠种水稻、养鸭,村集体更是“一贫如洗”,直到2017年光伏村站并网发电,九联村才有1.3万元/年的集体收入。应该怎么发展村里的产业,提高群众的收入,改变贫困的面貌呢?这是一个萦绕在应文伟脑海中的问题。
2018年11月,九联村杨家三组养鸭户杨少春来到村委会,称鸭蛋行情不好,每斤只能卖4元左右,连成本价都不到,问村里能不能帮忙找找销路。应文伟通过的细致观察发现,杨少春家的鸭子都是散养在农田里的,鸭蛋品质既好又稳定,可以大规模投放市场,用品质赢得客户。应文伟同时还了解到,在九联村周边,这样的养鸭户有很多,情况也大至相同,最头疼的还是销路问题。应文伟敏锐的察觉到这个痛点,决定把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九联村实际的产业扶贫道路。
面对这一情况,应文伟决定通过合作社在电商平台上售卖农特产品,这样即帮助村民打开了农产品销路,又能发展村集体产业。在南新乡党委政府和南昌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电商平台成立了。最开始,应文伟先尝试在电商平台上,通过线上的方式对杨少春的鸭蛋进行售卖。在对鸭蛋进行包装后,通过电商平台和微信宣传他家鸭子是在田野里散养,鸭蛋品质特别好。很多人很感兴趣,于是滞销的鸭蛋很快就以6元每斤的价格,销售一空。这次成功的尝试,不仅解决了杨少春鸭蛋卖不出去的问题,而且帮他增收了2万多元,也坚定了应文伟产业发展的信心。
为了方便打开销路,应文伟拿出自己的全顺汽车,贴上扶贫贴纸,卸掉后排座椅,改造成了九联电商平台的“专用车”,应文伟则变成了专属“司机师傅”兼“推销员”。创立初期正值冬天,为了打开局面、坚定村干部和群众的信心,应文伟带着样品四处奔波,从自己熟悉的地域和单位做起了推销工作。
一炮打响后,2019年1月,村里成功注册了“九联圩”商标,以“一领办三参与”的模式成立了南新宏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平台建立以后,与乡里的味蛋加工、大米加工、菜籽油压榨等作坊建立合作关系,将村民的鲜蛋、稻谷、油菜籽进行收购,加工后再卖出去,既提升附加值,又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推动了销售业绩稳定增长。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8年到任“第一书记”到2019年10月,九联村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6万元,实现利润15万元,一举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2020年,随着九联村农副产品销路的打开,九联村的鸭蛋销售火爆。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一切。面对销售渠道基本封死的情况下,他一度愁眉不展。没多久,他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疫情期间新套餐:买100鸭蛋,送10斤新鲜蔬菜,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毙绿撞鸵痪⒊鼍驮谂笥讶Φ阍薹璐?,不到一天的时间,他就收到了6000枚鸭蛋的订单,这个举措既解决了因“疫情” 带来的农副产品滞销问题,也解了居家防疫市民的日常生活问题,一举两得。
鸭蛋火爆销售的同时,战“疫”工作他从未落下。大年初一一大早,应文伟就赶回了村里,46天从未回过家。防疫物资不足,他沟通挂点帮扶单位为村里筹备到了一批口罩、酒精、泡面等防疫物资;群众不明白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他就把自己的扶贫车改装成疫情防控宣传车,每天开着在村里播放大喇叭,告知群众少串门、少聚集。
“现在的直播平台流量真的是太大了。我们扶贫干部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借助新科技、新技术,将新技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彼孀欧銎冻导湎钅康耐平?,应文伟将直播技术引入车间,直播九联村农副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将九联村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在直播过程中,应文伟侃侃而谈,向网友们讲述九联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介绍村民养鸭的妙招,分享特色农产品的烹饪秘诀。
今天的九联已成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的“火车头”。仅仅在鸭蛋收购这块,宏鹰合作社就吸纳了21个养鸭大户入社,辐射范围涵盖了南新乡九联村、程湖村、范湖村、建新村等附近几个行政村,逐步形成了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新局面。
2019年9月,九联村两委、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向乡党委申请应文伟留任第一书记的联名信。
现如今,九联村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应文伟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不懈奋斗,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再立新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