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了汉、瑶、壮、傣、京、苗、侗7个民族的同胞,7个民族团结互助、融合发展,共同绘制出了秀美七彩洋林的美丽画卷。
炎热的夏天,吊床花廊下总有悠闲纳凉嬉戏玩耍的小孩,一幅美丽宜居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侨民们科学规划,紧紧围绕“生态、友善、文明、有序”的理念,大胆谋划、大胆实践,以生态宜居家园为最终目标,同当地的汉族同胞心连心、手拉手共同用他们的热情回馈着这片土地。
2003年,响应国务院下发 “侨居工程”项目政策,政府为侨民新建住房260套。2008年,经上高县委、县政府批准,正式设立洋林为“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同一年,洋林完成特色侨居工程建设共98户,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并在2017年,筹资400万元完成50幢特色房屋的立面改造,给110户村民建设好了宜居的生活条件。
2019年,上高县敖山镇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
“我在这里出生成长,感受着这片土地每一寸的变化?!贝迕褚镀湫憬樯?,父亲是瑶族,母亲是壮族,大家在这里工作、生活,这里早已从异乡变为我们的故乡。
廖玉莲细心传授女儿刺绣技巧。
廖玉莲的一双手指节粗大,手背青筋突起,正是这样一双手,用根根绣线“舞针”,绣出了精美的扇面,“绣”出美好生活。
文化的交融拉近了村民的情感,让村内民族间的通婚成为常态。瑶族村民叶世深笑着说:“我们一家5口人,有瑶族、苗族、壮族、京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整个洋林归侨民族村可谓7个民族一家亲?!?
叶其秀向记者展示手工作品。
2006年,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侨爱幼儿园”建成,保障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适龄幼儿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后顾之忧。
“我们就住在学校旁边,能在环境这么好的幼儿园上学,每天都很开心。”孩子们言语间透露着无限的幸福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2013年,洋林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7年建设“洋林村史馆”,在村史馆内,不仅记录了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变迁,也记录了村里的各类“大事件”。一间村史馆,不仅传承了村史,延续着民风,也是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村民安放记忆的家园。
配合特色小镇建设,洋林启动“七彩洋林”工程以来,一直以高标准打造少数民族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先后启动民族风情小镇多个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了民族广场、归侨长廊、旅游公厕、特色民宿、蔬菜采摘园、热带水果园等多个工程项目,为美丽乡村画卷添色加彩。
民族广场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一片。
归侨文化长廊。
目前,全村共有果园面积522亩,水田面积20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配合新农村建设,村“两委”通过资本筹集、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地发展起了火龙果、百香果、蓝莓、桑葚种植等多项产业,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生态宜居增添一抹绿色,美化了村庄环境。
将民族风情与旅游产业深度对接,让洋林归侨少数民族文化的兼容、共生、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壮族村民张秀映介绍,近年来,随着各类民族风情节庆活动的举办,村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侗族村民陈胜梅告诉记者,现在这些果树真正成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随着侨居工程、产业融合示范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特色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纷纷落地,侨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