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早上7点30分,“奶奶”服务队里的几个骨干,就来到了菜场。今天,她们要为守堤官兵们做鄱阳当地一种特色小吃米饺。
“米饺作为一种当地特色小吃,要用到米粉、韭菜、豆干、猪肉等多种材料。”服务队的骨干,64岁的朱爱香告诉记者,看到守堤的官兵们这样辛苦,她们自发组织起了服务队,所有的费用也都是自掏腰包。
采买完成后,回到村里开始准备米饺馅。服务队有十多个成员,最大的66岁,大都已经有了孙辈。
因为洪水的原因,村里自来水停了,服务队的成员们来到村外近一公里外的县城体育馆洗菜。
“奶奶”服务队的成员们,在家都是干活能手,拌馅的、和米粉的分工明确。
案板不够,就跪在地上操作。
奶奶们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孙子。
大家齐动手包米饺。
奶奶们的行为,也感动了村里的后辈,村里的年轻妇女守堤回村,也参加了进来。
每个米饺馅料丰富。
“看的官兵们这么辛苦,我们就想让他们尝尝我们鄱阳的美食?!?p>
做皮、包馅、蒸米饺,服务队的成员们流水作业,从早上7点半忙碌到下午4点,几千个米饺出锅。
热气腾腾的米饺出锅。
分装米饺,准备送上大堤。
累了,就在一边躺会。
顶着烈日,“奶奶”服务队把刚出锅的米饺送上大堤。
“孩子在外上班,村里男人们也都上了圩堤,我们就做些我们能做的后勤工作。”朱爱香告诉记者。
奶奶们把米饺送到了官兵的手中。
“看的他们每天这么辛苦,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
“昨天送来了绿豆汤,今天又是米饺。我们干活都更有劲了!”提起“奶奶”服务队,武警战士们连连赞叹。
“这里的老乡很热情,让我们感觉像家里一样温暖?!耙晃徽绞空庋嫠呒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