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那年我刚好十岁。北京有个京剧团来南昌演出,我父亲带我去,那是我第一次听京剧,那次之后我就爱上了京剧,同时也爱上了收音机?!背陶?,今年78岁,因为喜欢京剧而走上收藏之路。多年的收藏之路,程正明花费不菲。然而,他执着追求,一刻未曾停下。
在程正明女儿的家中,有专门的一间房间,摆满了各式收录机,大部分是日本产的收录机。程正明介绍,绝大多数收录机现在仍能“发声”。这些老物件都是程正明多年来费尽心思从各地淘来的。在他心里,不管这些机器生产于什么年代、什么造型、新旧程度如何,每一台都是他的挚爱。
将天线拉起来,经过调台之后,这台八十年代的收音机带着滋滋电流声的电台声缓缓从内传出。上世纪80年代初,一台收录机,一盘老磁带,一曲余音绕梁的“靡靡之音”,恰逢同学少年时围坐在收录机前跟着磁带伴奏高声欢唱。
“我从1985年开始玩收藏,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台收录机,当时花了1000块钱买的夏普575双卡收录机?!比松械谝惶ㄊ章蓟?,程正明倍加珍惜。上世纪80年代,收录机是当时的一大“新生事物”,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手提收录机,到广场上跳街舞的情形,是城市里一道惹眼的风景。
有了收录机,程正明的生活好似注入了兴奋剂,每天下班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摆弄他的“宝贝”,掸掸灰,按按这,弄弄那。回忆起那段时光 ,程正明津津乐道。
他买回了很多磁带,除了京剧磁带,还有很多港澳歌手的磁带,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年轻人的最爱。
“上海美多牌电子管收音机我很喜欢,有一排灯,晚上很漂亮,古色古香的。”这台 六十年代左右的收录机是程正明2010年收的。无论从功能还是价位来说,在当时都称得上“高端产品”。
“这台八十年代以前的上海红灯牌高流电子管收音机很少见,我在2000年左右从朋友那里收来的?!背陶鞯谝淮慰吹秸庵质找艋芟不?,也具有收藏意义。
如今是一个怀旧的年代,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黑胶唱片再度回归潮流。“黑胶唱片抓在手上有很实在的分量感?!背陶魉担母锟懦跗?,一张黑胶唱片的市场价都是普通薄膜唱片的几十倍,不是一般人会去消费的。
薄膜唱片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唱片品种,它用基本透明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压制成型,其优点是质轻、便携、摔不坏,并能保证一定的音质,最关键是它比黑胶的价格要低很多,因此在我国一度十分流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收藏的红黄兰绿黑的唱片便与日俱增,数量足有500余张。至今,这些唱片还完好保存着,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收藏爱好者,程正明还收藏着许许多多的老式手表。这些手表有机械表也有电子表,是他们那个时代中国男人追求时尚的见证。
程正明手中是九十年代的MIDO手表,这块机械表品相完好,金属表带也无残缺。
为了收藏,他经常奔走于旧货市场。“南昌的旧货市场只有周末开,我几乎每周六早上8点左右都会来这里看看,遇到喜欢的买回去。”程正明说有时也会去“外地淘宝”,曾经为了“淘宝”在上海呆了两个月。
逛旧货市场时,程正明遇到“藏友”,从收藏到生活,两人似乎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很多东西都早已停产没有了,甚至当年生产的厂家和牌子都没了,在我看来,它们已不再是一件实用物件,而变成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我只想把这段历史文化保存下来?!背陶魇詹氐奈锲范际谴泳苫跏谐〖芭笥鸭抑刑曰乩吹?。
40年前,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有一台收音机或者改革开放后有台收录机,这在以前都很风光?!澳歉瞿甏皇撬叶加惺章蓟模源蛹依镉辛耸章蓟?,每天都有很多同学放学跟我回家,来我家听广播和音乐,可热闹了。”程正明的女儿说同学们那时候都非常羡慕。
八十年代左右的夏普8585单卡收录机,程正明于20年前收的。
当唱针划过唱片,充满磁性的声音从留声机里发了出来,感觉回到了20世纪初叶。这种声音与今天数字化的声音相比,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韵味,这是八十年代左右的上海美悬牌留声机。
六十年代左右的日本夏普单卡收录机,红遍大江南北,可以收音、可以录音,是当时追求时尚青年的最爱。
这三个都是九十年代左右的收录机和收音机。在它们走红的岁月,并不是谁家都会拥有的,因为它没有电视机直观,而且价格不菲,还要不断地买磁带,所以它们不属于普通老百姓的钟爱,一般来说,青年男女结婚时,或许有收录机作为陪嫁物。
“这台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卑耸甏暗暮鶪OLD-SATR收录机,程正明于九十年代收藏的。
“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711,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爆款”,它的山寨机型可以排成一面墙。”程正明介绍道,这台红灯牌711型六灯两波段电子管收音机,以音色丰富、质量可靠、外形美观,风靡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自1972~1980年,红灯711系列共生产了186万台,创同期一种型号收音机产量最高记录。
“八十年代的上海555牌座钟在当时是很有名的,谁家有了它可了不得了?!背陶魉?,这个座钟是纯机械的,每上一次弦走15天,每半个小时报一次时间,比如说5点了,里面的小铜锤撞击旁边的铜杆,会敲5声出来,如果10点了,就会敲10声,质量特别好,特别准时。
随着空调的普及,过去用来生风取凉的电风扇都快被淘汰了。给这台七八十年代的上?;绶缟冉油ǖ缭矗宋松炱?,似乎在诉说着关于它的历史。
“以前我女儿不干涉我收藏,特地收拾了一间房间给我放藏品,但现在会干涉,因为房间已经放不下了。我外孙女很喜欢这些老物件,叫我不要卖,留给她。所以现在大部分收藏品在我女儿家里。”程正明说,他会继续听,继续收藏下去。
程老各式各样的收藏,堪称“老时光博物馆”,对此,他表示,自己只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把流逝的时光放进藏品里,不论何时,只要看到它们,就好像能真实地触摸到那些封尘的岁月,“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未来,能够‘听见’老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