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3岁的蔡文华随家人来到南昌,当时在回民餐馆学徒。学成以后,他通过艰苦的“朝5晚10”生活让自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挣到钱后蔡文华就开始谋划起了投资创业,从开店到搞配送,沉沉浮浮十余年,才在南昌这块土地上稳住了脚跟。
在扬子洲镇政府旁,有一处不起眼的三层民房,这里正是蔡文华的冷链仓库。一箱箱的冷冻鸡翅根和鸡胸肉在这被装货上车,送往各大餐馆。冷冻鸡肉耐储存、成本低,周转也方便,凭借品质和信誉,让蔡文华在短时间内,敲开了南昌200多家餐饮的供货“大门”,让他成为南昌回民餐馆老板们最为熟悉的“鸡肉大户”。
停在楼下的三辆不起眼的面包车便是蔡文华用来送货跑商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都得开出去,送得多的时候一天跑一千多公里!”蔡文华介绍,南昌高校、厂区的食堂都是他们的“大客户”,顺带着周边的餐饮小店,光送货一天都得送上10个小时。不过,正是这快速高效的送货服务让蔡文华的鸡肉成为南昌几百家回民餐馆的指定供应渠道,也成为各大厂区、学校食堂采买的“香饽饽”。
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这个刚在南昌站稳脚跟的外来少数民族家庭“头号问题”。蔡文华说,他很多做生意的同乡在其他的地方都碰到这个问题,自己的小孩子在当地入学困难,当初他也很担心这个问题,为此,他还把大女儿送回了老家甘肃就读。
眼看小女儿也到了入学年纪,蔡文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当地政府,没想到镇政府两天时间就给他办好了就读许可。
现如今,蔡文华的二女儿蔡玉琴已在南昌市豫章小学光明校区就读。
蔡玉琴老师说道:“她很乖巧,在学校交了很多好朋友,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欢。
院落里阵阵花香扑鼻,成熟饱满的辣椒、豆角等蔬菜瓜果挂满枝头,蔡文华与妻子马锁飞牙正在院落的菜地里采摘蔬菜,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马锁飞牙谈起现在的生活,她笑得合不拢嘴:“现在一家人都有工作,收入也不错,我就在家带带孩子,弄弄我的小院子,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2021年5月,蔡文华小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再添一份热闹温馨。
如今,蔡文华也把老家的两个兄弟带到南昌,三兄弟共同经营着这份他打拼起来的事业,用家族式的传帮带,继续书写着独属于他的创业传奇。
慢慢摸索出经商门道的蔡文华,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人。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家乡同胞来南昌创业,蔡文华总是竭尽所能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2012年来南昌,在当初开始创业最艰难的阶段,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是蔡文华帮我选址,出资,帮我度过难关。”马尕西木与妻子马秀俊谈起蔡文华,纷纷竖起大拇指。
家庭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小康路,蔡文华也走上了服务群众的公益路。“我在南昌经历的一些事儿大家都会碰到,给他们指引和帮助我也挺有成就感。”2017年9月,蔡文华成为了南昌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联系服务站的站长之一。
2020年,蔡文华在老家甘肃临夏购置了160平的新房,成了同乡人衣锦还乡的榜样。
蔡文华坦言,南昌是他待得最久的城市,也是因为南昌的包容,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跑遍了全国十多个省份的蔡文华最后把自己的主业定在南昌。“创业能成功,南昌就是我的幸运之都!”谈起生意滔滔不绝的蔡文华用这句话总结着他的创业故事。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