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汊湖站,8 个人的巡护队中,担任大汊湖站站长的林发荣年纪最小,1989年出生,却已从事候鸟?;な乱?0年。
进入湖区,乘坐拖拉机前,林发荣和站里的同事正在确定今天的巡查路线。作为吞吐型湖泊,鄱阳湖年内水位变幅通常超过10米,汛期茫茫一片水连天,枯期沉沉一线滩无边。记者采访时正值枯水期,湖区沼泽星罗棋布,草洲滩地连片,湖、河、岛、滩、沙山等多种地貌纵横交错。大汊湖保护站管理面积达89平方公里,横跨江西省南昌、九江两市的3个县区。
“湖底地形复杂,拖拉机行驶颠簸,必须紧紧的抓住车厢里的焊丝的铁管才能保证不掉下车去。”林荣发说道。
“自从鄱阳湖禁捕以来,渔民也不再进入湖区,整个?;で?,只有?;ふ镜耐侠惺坏暮奂??!钡比盏难膊榍颍诖筱夂纳畲?,拖拉机行程单程近2个小时。
“据我们检测,目前大汊湖保护区候鸟数量超过6万只,每年,有白鹤等40多种珍稀鸟类在辖区越冬,高峰期鸟类多达14万余只,白鹤、东方白鹳、大雁、天鹅是主要的候鸟。”行驶半途,可以看到大片的候鸟齐飞。
林发荣告诉记者,中文系毕业的他刚来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でぷ魇保娑阅切┩饷蔡卣骷负跻谎暮蚰?,像是患了“眼盲症”一样。据统计,鄱阳湖国家级自然?;で灿心窭?81种,分属18目64科。巡护员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能快速、准确地辨别候鸟种类。为了识别候鸟,他查阅书籍、大量收集候鸟图片在老巡护员的指点下,林发荣识别候鸟的“眼力”越来越精准。图为林发荣正在通过望远镜测算候鸟数量。
镜头里,大片候鸟齐飞,蔚为壮观。
林发荣告诉记者,2010年前,湖区里有捕猎候鸟的网、毒饵和兽夹,偷猎时有发生,后来保护站配备了拖拉机,他们驾驶着拖拉机、开船深入湖区巡查,拆鸟网、救助候鸟,与偷猎人斗智斗勇。随着当地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今几经多年不见偷猎事件,不少村民们开始主动?;ず哪窭唷?p>
遇到拖拉机无法行驶的地方,只能靠双脚穿着雨鞋在泥沼中行走。
泥沼之中,每一脚踩下去都异常艰难。
每次巡湖几乎都是早出晚归,风餐露宿。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午饭只能靠吃干粮解决?!叭缃裼辛俗匀让追埂⒆匀然鸸?,终于能在野外吃上一口热饭?!绷秩俜⑿Φ馈?p>
鄱阳湖上的国宝守护者,守护的不仅仅是候鸟,还有湖区的自然湿地生态。2017年12月26日,林发荣和站里同事积极奔走协调,促使相关部门组织120余人和6台挖机对大汊湖一处围堰进行了彻底平毁,恢复湿地2000余亩,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认可。
大汊湖?;ふ纠?,贴着巡护路线。林发荣告诉记者,每年候鸟越冬季,他和站员在月均巡护里程高达1000余公里。
每次巡湖归来,林发荣都要写上巡查日记,记录当天观测候鸟的情况。
?;ず蚰瘢氩豢钡卣?、和村民的努力。当地也成立了候鸟?;ぱ膊檎荆?0多个村民全天不间断的值守。
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临湖的稻田,大片灰鹤前来觅食。
林发荣告诉记者,候鸟会飞入村民已经收割的稻田觅食。和村里的巡逻队合作巡查,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联合村民组成巡逻队,在候鸟可能出现的稻田巡查。
林发荣说,这十年,与大自然共处,与珍稀候鸟相伴,与保护站的兄弟们同行,虽然艰苦但充满了诗意?!爸挥泻蚰癜踩?,我们护鸟人才能安心。对我们来说,候鸟也是我们的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