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周三,南昌梅岭山区红星老街的定期集市的日子,也是欧阳恭梅每周最忙的一天。村民会来到铁匠铺,订制需要的农具、刀具等。
炉灶里升起炉火。
叮叮当当地敲打着发红的铁器,忙碌起来的欧阳恭梅不像是八旬的老人。
"千锤百炼"之下,砧墩下落下厚厚的一层铁屑,一把镰刀也逐渐成型。
反复敲打锤炼,农具逐步成型。
从10岁开始学习打铁,欧阳恭梅在敲敲打打中度过了近70年。
欧阳恭梅看着刚刚捶打定性的农具。
“一只风箱一把锤,一个炉子一座砧;一块磨石一只盆,一把锉刀一条凳。”这是铁匠的真是写照。
打铁的工艺包括:取材、锻打、裁剪、定型、镶钢、淬火、冷却、铲磨、抛光等步骤。
一上午的锤锤打打后,欧阳恭梅大口喝起来浓茶水。
打铁铺外,不时有路过的游客驻足观看。
因为物美价廉质量好,附近农户都找他打造镰刀、锄头、柴刀等农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农机大量推广使用,手工打制的农具逐渐退出市场,但红星村地处山区,村里留守老人为主,下山购买农具不便,欧阳恭梅的铁器便宜好用,又符合村民的需求,还是受到了不少村民的欢迎。
打铁一辈子,欧阳恭梅的手上满是伤痕。
欧阳恭梅如今已经是留守老人,一个人独自生活。
临近中午,欧阳恭梅准备一个人的午饭。
早些年,欧阳恭梅的两个儿子还跟着父亲打铁为生。如今,打铁难为维持生计,儿子们早就放弃了这门手艺,出去打工赚钱,只有欧阳恭梅在坚持着打铁这个营生。
铁匠铺外,放着上世纪80年代,欧阳恭梅使用的铁墩子。“等到干不动的时候,我就不干了?!奔钦吡私?,在当地,像这样的传统铁匠铺所剩无几。如今的农具和菜刀等物品都已经实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这让传统打铁无人问津、步履艰难,铁匠这一职业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