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8日,茶叶刚刚冒出嫩芽,远处便是庐山最高峰汉阳峰。谷雨节气,山下的茶已经采摘了几轮,而汉阳峰茶厂则迎来了采摘的第一天。
“茶园归属庐山林场,1957年建厂时,陆续开垦了70亩茶园,这些茶树也都是那时候栽种的?!币蛭柙拔挥诤诵木扒冢缃裰种补婺R丫薹ɡ┐?,庐山林场茶叶站站长郭庆发告诉记者。
今年59岁的周阿姨,家在庐山脚下的观音桥镇,每年采茶季节便和姐们一起来到山中,吃住在这里?!懊刻炷懿善甙私锊瑁唤锵室兜牟烧寻凑毡曜疾煌?,从50元到90元不等,一个月下来能赚近万元?!?p>
每天早晨6点开摘,8点回来吃早餐,吃完早饭后继续上山,每天在山间工作的时间近10个小时?!罢饫锖推降夭烧煌郎吓老?,辛苦程度远远高于山下的茶厂?!敝馨⒁谈嫠呒钦?,虽然辛苦,但是工钱也给的比山下高了不少,她们不少人已经在这里采茶十多年。
熟练的采茶工,穿梭在密林间,手速极快,只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嫩芽。
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汉阳峰作为庐山海拔最高峰,常年云雾缭绕,每年云雾天数可达22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因而产出的茶青品质也更高。
临近中午,采茶女们带着一上午的收获,陆续回到住处。因为茶叶刚刚开采,上山的采茶人不多,到了5月茶叶大量冒芽时,采茶女会达到近20人,都是以中老年为主,极少见到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
采茶女们住在大通铺的房间里,被褥都是自己带上山来。刚采的茶叶必须迅速称重摊晾。
平均下来,一个采茶女一个上午能采到4-5斤茶叶。
山上物资匮乏,采茶女们都是自带大米,平时吃的菜则是咸鱼、萝卜干、咸菜等。有人带上一整盒的咸菜,可以吃上整个采茶季。
采茶女聚集在一起,吃起了午饭。
一个采茶女告诉记者,山下的茶厂食宿条件好很多,但是来这里采茶,虽然辛苦但是工钱却高出不少。
茶场山高路远,不通自来水和电,手机信号差,生活条件艰苦。饮用水来自附近的山泉,电则使用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米、油、盐、菜等生活必需品全由人工挑上山来。挑夫几天给茶厂送一次物资,一次要挑着上百斤走近90分钟。
茶厂的厨房里,放着他们几天的蔬菜,因为没有冰箱保存,荤菜便不是每天都有。
中午时分,生起柴火灶,准备午餐。
茶厂50年代起建,但条件依然简陋,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从山外背来。
吃过午饭,茶师开始一天做茶的工作。称重完的茶叶还要进行几次筛选,簸箕翻动,鲜叶在空中翻滚,杂叶掉落下来。这样的技巧,需要多年才能掌握。
汉阳峰茶厂,都是纯手工制茶,柴火灶师傅也是个“老把式”,一个人要同时掌握五口锅的火候。
茶厂的茶师,在茶厂都工作了几十年,从学徒做起,一代代人传递着手工云雾茶的制作手艺,但现在年轻人接班的少,好手艺的师傅也就五六个人。
庐山云雾茶的制作过程大致分为头次杀青、揉青、二次杀青、搓条、提毫、等几道工序。头次杀青,鲜叶入锅,双手抛炒,先抖后闷,抖闷结合,每锅叶量较少,锅温不高,炒至青气散发,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
揉青也是门技术活,在圆簸箕内用双手回转滚揉,成条后,再行抖散,这样可以使香味鲜爽、叶色翠绿、净度提高。
揉青后的茶叶再回锅抛炒,让水分进一步散发,边炒干,边成条。而搓条时进一步紧结外形散发部分水分。将初干叶置于手中,上下理条,用力适当,反复搓条,直到条索初步紧结、白毫略为显露、含水量继续减少。
炒至茶叶八成干时,略加拣剔,即将茶叶握入手中,利用掌力将茶条相互摩擦,使芽叶中的茸毛竖起,白毫显露。提豪后,茶师的手术沾满了白毫。
郭庆发仔细对比着不同锅出品的茶叶,以保证质量。他告诉记者,自己1975年十多岁时进入庐山林场,从学徒工开始干起。因为是国营茶厂,一直担负着庐山云雾贡茶的制作,茶师也都林场的正式职工,师傅带着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不做茶的季节,师傅们还有林场的养护、森林防火等多项工作。
在海拔1200多米的汉阳峰茶场,制茶师与灶火工的默契配合,茶叶在制茶师手上跳起了华尔兹,欢跃的茶中因子与制茶师的匠心开始迸发升华出生命的强大张力来。一锅茶炒下来,师傅们各个大汗淋漓。
采茶季,每天采摘的鲜叶必须当天制作完成。常常要从中午干到午夜,每个师傅一天能炒十多锅茶。
一杯传统的手工云雾茶,凝聚着这些茶人们的辛勤汗水?!俺床韬苄量?,愿意学的年轻人很少,我们的技艺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希望能一代代的传续下去?!惫旆⒏嫠呒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