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期,龚顺生把房子租给从浙江来此打工的一户人家当开水房,因利润惨淡,老板换了两拨。他想着关掉开水房后,周边数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将无水可打,于是就接手了开水房,没曾想,这一干就是10多年。
下午2点,灶台的火烧得正旺,水开始在锅炉里翻滚,锅炉前62岁的龚顺生不断往炉里添柴,炉火将他的脸映得通红,额头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更明显了。
“装满一热水瓶3毛钱,水桶的话则根据金额多少估摸着装,一般只会多打不会少?!?龚顺生每天下午两点开始生火,到晚上十点才关门,有些人每天要工作到很晚,没时间烧水,就会到这里打好一天的水。
为了让锅炉中的水始终保持在100度,龚顺生要不停地往炉中添加燃料,并不断地加水,从生火开始一刻也不能离开锅炉旁。
这些年来,到龚师傅这里打开水的都是老顾客,在装水之前他都会问一问。如果还差一点达到100度,而顾客又急着要,他都会叮嘱顾客这水只能用来洗脸洗脚,不能用来喝。
永人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由于房租便宜,这里租住了四五千名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每天收工来到开水房打上一壶开水,洗去一天的疲惫。
下午5点开始,务工人员陆续回到租房,不约而同提着水桶、热水壶等前来打水,开水房也迎来了高峰期。
“我们都是租房住的,大部分的房屋没有热水器,如果自己烧水,一方面要等时间,另一方面,电费也贵出不少。来龚师傅的开水房打水3毛钱一瓶,便宜又方便?!碧崞鹫飧隹浚创蛩牧诰用怯兴挡煌甑幕?。
“平时下午喜欢喝茶,每天要泡上两壶水?!背な奔湓诠肮ぷ?,龚顺生需要大量饮水补充水分。
锅炉上放着一个钱盒,大概二十元左右,也就是龚顺生一天的收入。10余年来,龚顺生的开水房换了3个锅炉,一个锅炉就要花上几千元,而开水房每月的收入才不到一千元,收支难以维持平衡。
“现在这个锅炉烧了四年,很多部位都老化了,准备今年夏天淡季的时候去换个锅炉,这种锅炉南昌还没有,要去安徽购买。”龚顺生告诉记者,每年就夏天休息2个月左右,今年准备亲自去趟安徽购买新的锅炉。
龚顺生说,他的锅炉都是烧木柴。为了节约成本,他便去工地上捡些废弃的木头,周边邻居谁家里有些个废木料也都会通知他。正是大家互帮互助,这间开水房的炉火才会长久不熄,烧得越来越旺。
“关了,这些工人真的就没水用了。”尽管家里经济窘迫,但龚顺生一直不舍得关了这间开水房。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村里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龚顺生也日渐苍老,始终不变的是这三毛钱一壶的开水,温暖着村里早出晚归的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