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饭,不是做法
阳春三月,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江西省莲花县升坊镇沙屋村,田垄里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山脚下100多个蜂箱有序地码放在一块200多平方米的坪地上,陶维举夫妇像往常一样,正在侍弄着蜜蜂。
陶维举是安徽阜阳人,今年已经61岁,21岁结婚后就开始以养蜂为生,他与妻子四海为家,哪里有花源,就奔向那里;10年前,每年的12月底,他们就来到与莲花县交界的永新县龙田乡,先是育种,2月下旬,油菜花开,蜜蜂就开始采油菜花粉,到3月底,又回到安徽阜阳,因为那个时候那里的油菜花也开了。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了与龙田乡交界的升坊镇沙屋村,他发现:那里的环境优美,尤其是油菜花比龙田的更好。于是他产生了搬迁到沙屋村养蜂的想法。说干就干,他找到沙屋村委会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打算,负责人当场就答应了,并立即就帮他寻找场地,落实水电等事宜。当年12月底,陶维举就从河北用货车拖着峰箱,来到沙屋村安营扎寨了。
蜂蜜很甜,但养蜂很累,起床后陶维举夫妇就忙个不停,太阳一出来,两个人就打开一个个蜂箱取出蜜板,因为如果不及时把蜜板取出,蜜蜂就会“坐享其成”,不出去采蜜了。蜜蜂出去后,他们就开始提取蜂王浆,这是一项细致活,一点一点收集,一天还不一定能收到一斤。
养蜂的生活很苦,吃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一日三餐,早上吃馒头,中午吃面条,晚上炒两个菜就着馒头吃。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附近的村民家里挑,沙屋村还好,附近就有山泉水;晚上睡的地方冬天冷,夏天热,还有蚊子;最苦的时候尤其是转场,100多个蜂箱,每到一处,都要经过装箱、运输、卸车、给蜜蜂安家,一刻也不能停。转个场地,近处要花几天时间,远处要近十天。
陶维举说道,再过几天他就要转回到家乡安徽阜阳去了,家乡的油菜花已经开了,大概在4月中旬再转河南周口,那里的洋槐那个时候也已经开了。我问他,年纪这么大了,这样辗转各地养蜂,不觉得辛苦吗?他说:他们三个孩子也长大了,都有比较好的工作,孩子多次劝说他们不要这么累,可以在家休息了,他还是舍不得放下,几十年习惯了,对这项工作也有感情了。他说,年底他们还会来的,一直干到不能动弹为止。
视觉江西 贺治斌 摄
0 0 13435
'未登录'